焦点新闻
集美杏林街道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创新方式
来源:厦门网 发布于:2020-07-02 16:35

  通过“公证+”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化解了。

  联合多方调解,让矛盾纠纷不出派出所,不出镇街。

  文/图

  本报记者 吴俊鸿 王玉婷

  通讯员 陈贵添 黄顺风

  “向左走,是司法调解室;向右走,可以选择公证调解室;如果再无理取闹触犯法律,那么向前走,直接送进办案区……”昨日,在厦门市公安局杏林派出所“公证+”警调联动中心的门口,杏林派出所所长徐治以这样的方式,简洁而生动地介绍了“调解中心”的概况。

  该“调解中心”最大的特点是“公证+”调解——以主动创稳为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警务类矛盾纠纷从警务中剥离,并在第一报警时间通过公证的方式介入调解,实现纠纷不过夜、矛盾不出(派出)所、平安不出事。

  昨日,本报记者走访杏林街道,讲述杏林“公证+”调解模式,在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中的探索和意义。

  快速

  派出所的“公证+”调解

  先来看一个数据,杏林派出所每年非警务类矛盾纠纷报警,占总报警数的80%以上。如何破解警力少与报警量大之间的矛盾,怎样更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一类非警务类矛盾纠纷?

  去年5月,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将“公证+”引入警调联动多元化解,在杏林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杏林派出所成为全区首个试点,建成“公证+”警调联动中心,鹭江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进驻派出所,“7?24”小时全年全时段全覆盖,与民警一起“接警”。

  “我们接处警后发现,属于非警务类矛盾纠纷的,就交由公证人员调解。”一名民警告诉记者,一些非警务类矛盾纠纷报警,往往耗费大量的警力,还无法第一时间化解,留下了风险隐患。而公证调解则解决了以上问题,当事人只要愿意协商,公证人员介入,基本上能在派出所内化解。由于在110报警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快速化解,因此“公证+”调解也被老百姓称为“调解110”。

  “遇到问题,不管是警情还是非警情,老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警,从某种意义上说,派出所成为掌握矛盾纠纷的第一信息源,而在派出所设置‘公证+’化解环节,犹如第一道矛盾纠纷防火墙,可将风险的火焰第一时间掐灭。”徐治向记者介绍了“公证+”调解在主动创稳角度的重要意义。

  专业

  调解结果 得到司法确认

  “公证+”调解模式,与其他一些人民调解模式相比,专业是它的优点之一。

  据介绍,在“公证+”的调解中心设置专用调解区域,“三室分用”,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实行分区域处理。

  “如果是消费纠纷,我们有专门处理民事纠纷的公证人员,如果涉及家事纠纷,我们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疏导专员,做到调解专业化。”派驻该中心的鹭江公证处负责人张恩龙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6月17日,在杏东路一家酒吧,一对情侣发生矛盾纠纷,事情闹到了杏林派出所。民警了解到,情侣中的女子提出分手,而男子不愿意,甚至有极端举动。民警将这一非警务纠纷转到“公证+”调解中心。拥有心理咨询疏导专业资质的公证人员邱志轩马上介入调解,从凌晨1点多到凌晨4点多,在心理疏导和法律知识引导之下,男子最终表示,不再对女子纠缠。

  “尤其是一些情侣或家庭矛盾纠纷,心理疏导介入的话,调解相对比较容易。”邱志轩告诉记者,公证处有数百名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家,可以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类型,派出相应的“专科医生”问诊。

  除了心理疏导的介入,“公证+”调解还有一个好处,调解完的结果可以用公证的形式得到司法确认。“有一些调解中,原本达成协议,后面其中一方反悔,这样就很麻烦,但经过‘公证+’调解形成的文书,结果是得到司法确认的,不履约的话,法院可以根据司法确认进行强制执行。”张恩龙说。

  创稳

  矛盾纠纷预防前置

  将“公证+”运用于海域整治,做到事前风险评估,则是矛盾纠纷预防前置,从源头上实现主动创稳。

  以去年以来杏林街道海域整治为例。由于海域整治涉及老百姓多方利益,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矛盾升级。未雨绸缪,在整治之前,杏林街道就让公证部门介入,对整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针对风险等级高的项目,我们重点突破,涉及老百姓退养、迁移等工作,我们进村入户,每家每户走访,听老百姓诉求。”一名公证人员告诉记者,公证还有一种保全功能。以海域整治发生的一件事情为例。一片海域,涉及一家多名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们担心赔偿不均问题,对整治工作不配合。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工作人员在与当事人聊天中得知,有人表示协商口说无凭,后面容易出现矛盾纠纷。知道问题症结点后,公证人员马上介入,对海域等相关进行取证、留存。截至目前,杏林街道辖区在西海域整治方面,未出现因矛盾纠纷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杏林辖区警情不断下降,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就地化解,社会安定稳定。接下来,街道将继续以主动创稳为主线,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提升生活在杏林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杏林街道政法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林加志表示。

  亮点

  堵住监管“缝隙”

  形成调解闭环

  在杏林,以“公证+”调解为抓手,进一步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矛盾纠纷调解闭环,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今年1月份,数名工人因工资问题,与厂方发生矛盾纠纷,担心矛盾进一步激化,杏林派出所介入,随后公证人员跟进。因为涉及劳动纠纷,公证人员马上联系了劳动部门一起协调,做好工人和厂方的思想工作。后来,双方达成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工人们顺利领到了工资。

  “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矛盾纠纷,既然报警到了我们这,就不能让它再出派出所,要在这里形成闭环。” 派出所所长徐治说,以往一些矛盾纠纷的化解属于其他部门负责范畴,让老百姓自己去找相关部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缝隙”,矛盾纠纷没法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如今引入“公证+”调解后,由公证人员联系相关部门,多方一起调解,就堵上了这个“缝隙”,实现了调解闭环。

  数据

  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杏林派出所“公证+”警调联动中心共受理调解纠纷941起,成功化解927起,14起经回访及后续调解已结案。排查出存在“民转刑、刑转命”高风险案件7起,主持多部门联动调解4起,疫情期间开展7起远程视频调解,协助当事人远程司法确认2起,协助调解市长专线上访案件1起,警情前置调解1起。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