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创新赋能 产才融合”对接会举行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20-12-21 15:13

  上周五,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创新赋能产才融合”对接会暨“中科院协同创新进镇街”校企对接活动正式启动。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本组文/通讯员郭妮妮曾志伟

  本报记者应 洁

  本组图/集美区委组织部提供

  让中科院高端科研人才与核心技术“下沉”到企业一线,为镇街的产业创新发展赋能。上周五,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创新赋能产才融合”对接会暨“中科院协同创新进镇街”校企对接活动,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举行。今后,中科院的研究员将走出研究所,深入到各镇街的企业走访对接,了解企业的创新需求,用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为企业发展服务。

  来自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代表以及立林、罗普特、华懋、东昂光电、三达膜等近50家集美辖区重点企业、“三高”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对接会。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市委组织部、集美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集美区委组织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主办。

  校企对接

   推动科研人才、核心技术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学科方向涵盖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装备等。举办本次“创新赋能产才融合”对接会,旨在进一步推进政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与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升级。

  对接会上,“中科院协同创新进镇街”校企对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张云介绍,接下来,稀土所将携手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在集美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派出首批30名各领域专家、研究员,他们将通过走访调研镇街龙头企业,在镇街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培训或沙龙、举办行业专场对接会等方式,了解企业创新需求,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镇街产业升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三赢”。

  30名研究员的研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如生物医学光学材料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新型含稀土基金属氧化物材料、机器人自适应控制及人机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

  对接会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4名研究员分享了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来自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科研专家也介绍了发光材料、等离子球磨技术、石墨烯基纺织新材料等研究成果与应用。在随后的产才融合专场对接会上,科研人员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互动,寻求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机会。此外,现场还举行了4个校企合作项目的签约。

  政府搭台

   建设专家智库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据悉,本次对接会是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在2020年的“收官之作”。今年6月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成立,首批邀请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6家高校、科研院所,与辖区“三高”企业共同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科研院所担任轮值主席,对接集美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通过组建“高校专家技术问诊团”进企业服务、轮值举办校企项目技术对接会等方式,“点对点”为企业提供高校智库支持。

  成立以来,联盟先后在各高校、科研院所举办了软件信息、稀土新材料、机械装备、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校企对接会、专业技术论坛12场,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企业技术总监1100余人,对接建霖、路达、金龙等重点企业136家,达成校企合作项目38个,涉及金额达2.6亿元。

  联盟还联合各高校、研究所与集美区委组织部等政府部门组建“政校联合课题组”,开展课题合作18项,形成调研文章31篇,有效推动高校学科优势向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优势转化。

  【点击】

  大数据库

  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汇集了全球2000多项前沿技术项目、1000多名高端人才、400多个科研平台,以及300多家龙头企业创新需求等创新资源,是国际创新合作的“大数据库”。

  【数字】

   2.6亿元

  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先后在各高校、科研院所举办了软件信息、稀土新材料、机械装备、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校企对接会、专业技术论坛12场,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企业技术总监1100余人,对接建霖、路达、金龙等重点企业136家,达成校企合作项目38个,涉及金额达2.6亿元。

  【背景】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促进稀土科技成果产业化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2012年,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市政府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集美区杏林湾路设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目前,稀土所引进并组建了10个科研团队,各类在所人员共237名。

  作为承接国家战略型资源的创新平台,稀土所专注于发展稀土高新技术集成,促进稀土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方向覆盖稀土全产业链,重点发展稀土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稀土生物医学、稀土光电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并实现转移转化,培育出1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厦门落地。

  稀土所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如与厦门金旸共建高分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孟超肝胆医院共建转化医学中心,以及与台北科技大学、厦门钨业共建海峡稀土资源利用产学研示范平台等。通过建设中国科学院海西育成中心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现已引进30家企业入驻。

  【同步】

  孵化国际创新合作项目

   推动地方产业提质增效

   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12月17日,由厦门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指导,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管委会、集美区人民政府、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中科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厦门)有限公司四方共建的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中心汇集了全球2000多项前沿技术项目、1000多名高端人才、400多个科研平台,以及300多家龙头企业创新需求等创新资源,是国际创新合作的“大数据库”,可实现项目成果、龙头企业、国际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多维度、精准匹配,服务厦门本地乃至全国的龙头企业,孵化和培育一批优质的国际创新合作项目,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