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集美区以垃圾分类助力城区品质提升,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19-08-16 17:56

  杏滨街道辖区居民参与录制《绿色家园》MV。

  ▲集美区机关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沿着大社道路一边捡拾垃圾一边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冯立东 摄)

  ▲在万科·金域华府小区,督导员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集美区大件废弃物处理厂在处理居民不要的旧沙发。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大事。集美区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的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有创意、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多举措加强监督,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目前,在集美区的各个社区、村庄,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

  宣传讲创意  “互联网+垃圾分类”走红

  “垃圾分类一起来!”音乐响起,近百位“大妈”一改以往广场舞画风,身着青春靓丽的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服装,跳起垃圾分类快闪舞。这是8月9日上午,在杏滨小学操场上演的火热一幕——杏滨街道邀请辖区居民一起录制《绿色家园》MV,并在辖区公益广告屏、网络、媒体等各大平台上播放。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分类准确率。”杏滨街道城管办负责人刘国安介绍,该街道还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荷叶说唱。不久前,该街道开发的微信积分奖励小程序上线,居民用手机就能查到垃圾分类情况和住户奖励积分,根据积分情况领取5元至30元不等的日用品。目前,该积分系统已在聚镇、中海锦城国际、康城二里和杏北新城等四个小区使用。

  集美街道还打造了一款“神器”——垃圾分类微信表情包“龙吉力”。“龙吉力”是一只有着圆圆的脑袋、穿着黄色皮衣的龙,设计灵感来自集美特色龙舟。表情包里,它把鱼骨头扔到绿色厨余垃圾桶内,把空塑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桶里……居民在日常聊天中就能潜移默化地传播垃圾分类知识。接下来,集美街道还将以“龙吉力”为形象,设计垃圾分类线上趣味游戏、分类小课堂等。

  扫描智能IC卡,就能领到垃圾分类袋;对着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垃圾分类督导员就能准确追踪垃圾源头……今年4月以来,集美街道银亭社区陆续引入32台垃圾分类智能发袋机,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来实现垃圾投放有源可溯。红树康桥作为全区首个垃圾分类智能示范小区,已实现垃圾袋发放、垃圾投放、称重积分、积分兑换、分类情况信息记录等垃圾分类所有环节“一卡通”。

  推广接地气  按需求调整厨余垃圾桶数量

  走进位于杏林的万科·金域华府小区,大门上的“垃圾分类、清新万科”彩色大字映入眼帘,每栋楼下都摆放着一排各类别垃圾桶。与小区建筑风格和色调相一致,棕色的宣传栏上写有垃圾分类小知识,大堂出入口玻璃门的防撞条、电梯门印上了垃圾分类标语。

  2017年9月,金域华府被列为集美区首批垃圾分类示范点。“我们专门派人去岛内学习,把先进经验带回来,因地制宜地开展。”杏林街道环卫站负责人方政晴介绍,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注重融入小区景观,成为小区亮丽风景的一部分。为了垃圾分类可持续,垃圾桶点位旁都进行了水泥硬化,便于长期维护。方政晴说,起初每栋楼下都放置了四色垃圾桶,但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剩菜、果皮等,厨余垃圾桶供不应求,有害、可回收垃圾要好几天才能集满一桶。厨余垃圾桶“吃饱”后,有些居民干脆把厨余垃圾投放到其他类别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该小区对垃圾桶设置进行调整,增加每栋楼厨余垃圾桶的数量,将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桶移至小区的两个主要出入口。

  “很多居民有疑虑,大家垃圾分类后,会不会被混装混运?”方政晴回忆说,2017年9月金域华府启动厨余垃圾接驳转运,此后的半个月,居民天天来围观,逐渐打消疑虑。如今,该小区的其他垃圾也实现接驳直运,避免混装混运、先分后混。以包括金域华府在内的数十个示范小区为样板,集美众多社区、农村、企业楼宇等也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经验分享】

  垃圾分类

  融入党建工作

  8月8日,由集美区人大机关党支部、区委宣传部机关支部主办的“爱祖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尊老爱幼,宣传垃圾分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集美街道浔江社区书院举行。机关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沿着大社道路一边捡拾垃圾,一边深入居民家中分发宣传资料,宣传环保理念。

  党员带动群众,共同营造“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在集美区已是常态。该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中。

  后溪镇党委通过村居委会牵头,成立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自管小组。小组成员由责任心强、分类意识强的党员骨干、热心居民、环保志愿者组成,在每天早晚的垃圾投放高峰时间段,定时定点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居民垃圾正确投放率均达到70%以上。组织垃圾分类“包联家户”活动,每个家庭、出租房由党员包联,通过上门宣传、指导、督促等方式,带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居参与垃圾分类,指导村民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减量和可回收物变卖,形成“垃圾不出村”的收运模式。

  集美区拥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师生人数达十几万人。集美街道银亭社区充分发挥辖区机关企事业和高校密集的优势,吸纳集美大学轮机学院党支部、税务第一支部、集美第二小学党支部等12家共建单位,开展党建联建签约,形成合力共推垃圾分类新时尚。社区大党委的组织架构还延伸到小区,构建9个兼合式小区党支部,共同推进小区楼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日渐成为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目前,集美区已经组建高校志愿者队伍12支,共有志愿者1600多名。他们进村居、街道、进景区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市民传递绿色正能量。此外,集美区垃分中心还联合文教区管委会党支部,积极协调集美大学探索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新路径,谋划推进高校垃圾分类新机制。

  链接

  大件垃圾

  有去处了

  一分钟“吃掉”一张旧床垫,每小时可以“吃”掉60立方米大件垃圾——今年1月2日,集美区首个大件废弃物处理厂投用,实现大件垃圾智能化、减量化处理,还可以进行废物再利用。

  旧床垫、旧沙发不要了往哪里扔?长期以来,大件废弃物“游离”于厨余、可回收、其他、有害四种类别垃圾之外,陷入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集美区大件废弃物处理厂投用后,大件垃圾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去处。

  数据显示,运行7个月以来,该处理厂的收运工作已覆盖120多个小区,累计收运大件废弃物3138件,清运破碎垃圾约150吨。这些大件垃圾经过粉碎后可以变废为宝,环保的同时也减少随意丢弃大型垃圾、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

  集美区大件废弃物处理厂位于侨英街道板桥路520号,集美居民只要通过镇政府、街道办,就可以统筹预约大件废弃物的收取服务,或自行将大件废弃物运到处理厂。近期该处理厂将开通微信平台预约方式(服务号名称:厦门市集美城发环卫有限公司),双重渠道保障居民预约需求。收运热线0592-6100831。

  【展望】

  今年内建成

  30个示范小区

  将监督考核垃圾分类工作,定期通报考评结果

  集美区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内要建设3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10个示范村,并将对各镇街、相关单位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监督考核,考评结果将定期排名通报,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集美区将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任务,力争在今年底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分别达100%、90%、70%,资源利用率达30%的全市目标,并争取实现建成区其他垃圾直运率达60%。

  【数字】

  100%

  集美区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准确率逐步提高。

  181个

  集美区优化分类垃圾收运线路,现已开设7条厨余直运路线,覆盖181个住宅区及3个农贸市场、1个部队,月均收运量达1500吨。20条其他垃圾直运线路,覆盖全区629家企事业单位、38个道路收集点及12个住宅区,月收运量约2100吨。

  关键词

  源头减量

  在源头减量方面,集美区将逐步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各类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和激励措施,争取今年内按市里要求实现减量30%的目标。

  末端转运

  末端转运方面,集美城发结合建成区情况,预排收运线路72条、依需统筹配置转运用车;强化各镇街等相关单位协同联动,全面排查建成区情况,设置垃圾接驳点319个,为垃圾直运奠定良好基础。

  文/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陈盼盼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除署名外)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