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集美区:创新帮扶方式 携手共奔“和美”生活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19-10-17 15:31

 

 在集美区援建的和政县嘉庚实验幼儿园里,小朋友快乐成长。

  集美区援建的和政县嘉庚实验幼儿园外观。

  扶贫车间已成为和政县贫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的新引擎。

  ▲扶贫车间的出现,让和政县许多家庭妇女摇身一变成为打卡上班的“企业员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图为村民在吉美包袋扶贫车间工作。

  ▲集美区援建的集和兴东西部协作产业孵化园已引进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图为当地村民在厦琳鞋业工厂工作。

  去年底,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展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举行,观众络绎不绝。

  如今的三坪村建设了为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今日是国家扶贫日。连日来,集美区六个镇街和企业、社会组织相继前往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走访结对的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举行捐赠仪式,实现了全区镇街、国企结对帮扶全覆盖。

  相隔2000多公里的集美区与和政县,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缘分而紧紧相连——自2013年与和政县结对帮扶以来,集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党政领导多次深入和政县推进扶贫工作,通过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方式,共同谱写了真帮实扶、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集美区曾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代表厦门市上台领奖。

  今年是和政县整体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攻克脱贫最后堡垒的关键之年。集美区创新扶贫方式,尤其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在全市首创区属国企投资建设东西部产业园区、东部民企在临夏购地建厂,积极拓展教育帮扶新模式,牵线两地同龄家庭结对帮扶,实现精准对接协作,有序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让两地人民携手共奔“和美”生活。

  本版文/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林志杰 许文静

  林   蔚

  本版图/通讯员 林志杰

  创新做法1

  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

  每天早上八点,家住和政县城关镇后寨子村的贫困户仲珍珍,都会骑上自行车准时赶往咀头村的“扶贫车间”上班。“出去打零工的话,家里老人小孩没人照顾。不出去务工只能靠庄稼收成,家里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仲珍珍在家门口也能上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仲珍珍所在的咀头村“扶贫车间”,由集美区援建,主要从事服装加工、汽车座椅坐垫编织。该车间优先吸纳了村庄里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与仲珍珍一样,在和政县有许多围着孩子、锅台转,靠着丈夫过日子的家庭妇女摇身一变,走进扶贫车间成为打卡的“上班族”,实现自身价值,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扶贫车间,已成为和政县贫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的新引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集美区积极推进与和政县的产业协作,积极探索区属国企建设产业园区、招商引进东部扶贫工厂、援建本地扶贫车间等模式,形成了“援建一个扶贫车间,打造一个增收产业,实现一人稳定就业,带动一户脱贫致富”的“四个一”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集美区充分利用和政县劳动力成本低和东部企业订单吃不满的互补性,积极对接了一批订单有保障、劳动力密集、在本地面临转型的产业项目,比如生产工艺相对易上手的包袋、鞋服等,在和政县设立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

  同时,在“产业协作园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的基础上,集美区进一步探索“国企投资+民企运营”进村布点方便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扶贫车间模式。今年,初步新建成新营镇三坪村、买家集镇团结村两个入村扶贫车间,并有三十里铺大路村、罗家集镇罗家集村等5个扶贫车间在建,让许多农村务工人员实现挣钱和顾家两不误。 

  创新做法2

  首次引入企业建园扎根 为当地经济“造血”

  在和政县,有一座以集美区与和政县的首字命名的孵化园——集和兴东西部协作产业孵化园,名字寓意“兴旺发展”。该孵化园由集美区援建,区属国企杏林建发招商运营,于去年12月正式揭牌开业,目前已引进厦琳鞋业、吉美包袋、豪金服饰等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

  去年,集美区属国企杏林建发又在和政县投资购地83亩建设集和兴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建成,并引进了夏润高原农业菌菇、吉和兴食品腐竹两个项目注册入驻。预计项目建成之后将吸纳多个扶贫车间入驻,可带动数百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这是我市首例区属国企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买地建厂。

  “企业在贫困地区购地建厂,意味着将在这里扎根发展。”集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来看,这为和政县贫困户提供了就业途径,帮助其增收致富;长远来看,这是给当地经济“造血”,留下可永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入驻集和兴东西部协作产业孵化园的扶贫车间——吉美包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户外用品和军警装具用品,自去年12月建成投产以来,共招工167人,其中90%以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该企业生产总值达560余万元,生产的包袋产品还发往美国,实现了扶贫车间产品的首批次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集美区属国企的带动下,吉美包袋有限公司也在和政县购买了30亩地,建设“吉美包袋生产基地”。这在我市扶贫工作中,开创了民企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买地建厂的先河。

  在产业生态和资源禀赋相对欠缺的和政县,如何助力当地培育富民产业?“要坚持以市场导向原则,叠加东西部政策红利引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让东部企业引得进来,也留得下来。”经过多轮调研,形成了以“共建产业园区+引进东部扶贫工厂+援建进村车间”为基本思路的集美区援建产业协作模式。

  集美区与和政县积极扮演“店小二”角色,共同营造产业合作环境。针对物流成本高的痛点,集美区积极联系协调航空货运,并力争引进物流企业入驻;积极为东部引进企业做好招工、奖补等工作,为集和兴产业园、吉美包袋生产基地、厦临公司“鞋全产业链”工厂解决排污、供暖等问题,助力企业在和政县深扎根结硕果。

  创新做法3

  拓展教育扶贫新模式 “家庭结对”精准帮扶

  今年1月,集美区杏东小学的45名孩子,分别交到了一个既“遥远”又“亲密”的朋友——他们是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同龄人,因为是双方家庭间的对接帮助,他们间的关系又显得十分亲密。每个月,他们通过书信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用品,互相加油鼓劲,彼此增进了解和友谊。

  杏东小学副校长孙仙伟告诉记者,集美的家庭也会适时为和政的家庭提供物资捐助,接下来学校还将策划两地小朋友开展互访研学。

  这是集美区创新教育帮扶的新模式。9月,两地家庭帮扶工作全面铺开,又有120对家庭加入到结对帮扶队伍中,实现精准对接帮扶。目前,两地共有165对家庭建立了结对关系,并顺利开展了互赴两地的首次学生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该项目成为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特色品牌。

  扶贫先扶智。集美区着眼于深化教育结对帮扶,加大教育帮扶资金的投入,强化两地人才交流,深化教育结对关系,不断创新发展教育帮扶工作。2018年来,该区先后投入超过1000万元,改善和政县贫困学校的办学条件,范围覆盖了8个乡镇12个贫困村,周边四千多户两万名贫困人口受益。

  在与集美相隔2000多公里的和政县,有一所以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幼儿园——和政县嘉庚实验幼儿园。“诚以做人、毅以处事”的嘉庚精神,被作为该幼儿园的校训,悬挂在幼儿园大门最醒目的位置。这是集美区对口帮扶和政县教育扶贫的重点项目,引进先进的办公理念和幼教模式,为周边350名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加强两地教育结对,是把东部优质教学资源延伸辐射到西部的有效途径。在第一批7对结对学校基础上,今年两地新增26对学校结对,在临夏州率先实现集美区优质学校与和政县初高中(职校)、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全覆盖。

  人才交流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2018年以来,集美区先后选派4名一年期、50余名一月期老师到和政县支教,开展听课评课、教学讲座、座谈研讨等培训和支教活动,和政县也派出100名老师到集美跟岗学习,与集美老师一同开展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活动。两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深化小组教师双向交流,有效提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此外,集美区还积极发扬集美侨乡、嘉庚助学的优良传统,推动厦门市海丝慈善会、集美区海外联谊会携手菲律宾、香港华侨和爱心企业家参与爱心捐资助学,捐助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大路村幼儿园、马家河小学校服和学习用品近百万元,开创了华侨帮扶临夏的先河。

  亮点

  【医疗支援】

  两地医院结对全覆盖

  救死扶伤显真情

  今年9月11日,集美区灌口镇中心卫生院与和政县买家集镇卫生院、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和政县松鸣镇卫生院分别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至此,集美区3所医院、6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和政县的17所医院(卫生院)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实现了两地医疗系统结对全覆盖。

  集美区卫健局与和政县卫健局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以来,集美区政府先后选派了6名支医医生到和政县开展支援工作,6名支医医生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医疗讲座、下乡镇卫生院巡诊、专家门诊和各类手术等支医活动,热心帮助当地群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提高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今年3月,和政县1岁幼童马一帆被取暖火炉大面积烫伤脸蛋,就近就医三天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加重了。情急之下,家人带着马一帆向在和政县人民医院支医的集美医生许庆忠求助。许庆忠了解情况后连夜赶来医院医治,考虑到马家经济困难,还为其申请优抚门诊,加强综合医治。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马一帆的烫伤创面很快痊愈,没留下疤痕。

  【旅游合作】

  有效对接互补资源

  两地旅游实现“双赢”

  去年12月,一场来自大西北的古动物化石展在住宅集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开幕,展出来自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1600万年前的各类化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

  此次引进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展,也是集美区结对帮扶和政县的举措之一。据了解,在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展览期间,市民游客通过集美国旅微信平台购买展览门票的收入,将作为和政县的扶贫基金,全部捐给和政县人民政府。

  “和政县拥有丰富的古动物化石资源,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见识到这些‘真家伙’,而厦门是一座旅游城市,资源互补。和政县的古动物化石通过这次展览,与厦门市民乃至全国各地来厦旅游和研学的人们见面,十分受欢迎。”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总监林捷兴说,近一年来,有近百万名游客参观了该展览。

  围绕本次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展,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还策划了许多延伸活动,比如,开发研学课程,邀请各地学子参与生物科普;邀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结合化石展为孩子们开展生动有趣的讲座,这些活动都十分叫座。作为旅游从业者,林捷兴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实现了和政县与厦门旅游的双赢。我们也借着化石展推介和政县,让更多人到和政旅游。”

  和政县既有江南的隽秀,又有西北的险峻,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古动物化石富集,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得天独厚。集美区还多次组织考察团开展考察踩线活动。厦门市旅发委也与临夏州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帮扶合作协议》,厦门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和临夏州旅游联盟还成功举办了“万名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等。

  【民生帮扶】

  助力新农村建设

  易地“迁”出新生活

  “从山上搬下来,娃娃们读书就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雪去不了学校。将来体育场建起来,我们也要去锻炼身体。”五年前,和政县新营镇三坪村村民马忠祥跟随村庄“大部队”,一起告别了山里的毛坯房,住进了山下的砖瓦房,条件好多了,他喜笑颜开。

  三坪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是集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易地扶贫示范村。曾经的三坪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居住条件差、基础配套不完善,农村脱贫工作举步维艰。2014年,在集美区的助力下,三坪村易地搬迁,并建设了为民服务中心、村史馆、新农村住宅、文化广场、村小学和幼儿园等服务设施,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近年来,集美区先后投入近五百万元,助力和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基础服务功能完善,并在新农村大力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着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保证了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三坪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就是集美区2018年投入280万元援建的,86户贫困户屋顶安装上了光伏发电板,建设了总装机容量为34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左右。

  “光伏发电给我们老百姓减少了负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每年贫困户都可增收不少。”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彪告诉记者,集美区还援建了三坪村富民养殖项目,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利益分红”的模式,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集美区帮助三坪村村民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增收。三坪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23户575人减少到目前的13户56人,累计减贫110户519人,贫困发生率由69.03%下降到6.6%,下降了62.43个百分点,年底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