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独门绝学 教出真功夫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20-08-06 16:08

 

 学生在电焊国际级标准竞赛车间练习焊接。

  服装工作室内,老师仔细点评学生制作的成品。

  学生们进行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练习。

  精细木工制作教学。

  木工教室内,学生专注加工制作。

  教师对学生的西点摆盘进行指点。

  今年12月,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广东举行。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福建选手参加这一比赛的十几个集训基地,其中,精细木工和烹饪项目的集训基地,花落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这是福建省首次设立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地落户的背后:过去17年来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不寻常办学之路——差异化办学和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

  世界技能大赛有多牛?

  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今年国内选拔赛规格更高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和烹饪项目福建集训基地,落户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后,很多人大吃一惊。

  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赛”)有多牛?它是由世界技能组织(WSI)举办,有6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最高层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从目前看,今年的国内选拔赛规格又提高。上月,人社部宣布,今年12月在广东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国内选拔赛同时举行,预计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在奖励措施上,今年比赛将设金银铜牌和优胜奖,对各竞赛项目前5名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突破了以往只有职工和世赛获奖选手才能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限制。据介绍,按照厦门市规定,全国技术能手能获得40万元奖励。

  凭啥能成为集训基地?

  世赛选拔赛中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获三项全省第一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志忠说,很多人见到他,谈及此事,一脸诧异,无非就是两句话:你们什么时候有木工?你们的烹饪居然这么强?

  这里有个背景,取得世赛福建集训基地的条件,除了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要在福建省的省级选拔赛中,获得第一。

  去年,福建省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28个项目的省级选拔赛。

  应该说,和劳动部门的技师学院(校)相比,教育部门体系的中职学校参加世赛选拔赛并不具有优势。尽管如此,在此次省级选拔赛中,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获得时装技术、烹饪、精细木工三个项目的省一等奖,其中,烹饪和精细木工被选为福建选手参加世赛全国(内)选拔赛的福建选手培训基地,精细木工项目还是全省十大重点基地之一。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技术中心副主任孟伸说,之所以对世赛情有独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技能大赛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生产具有紧密的联系,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比赛对选手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任务协作等多方面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现对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他认为,通过参加世赛体系的这一比赛,学校能够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变化、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工匠。

  学校两大思路>>

  差异化办学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很有前瞻性,如不再专注于已成“红海”的小型汽车维修,而是顺应旅游业趋势,发展大型客车维修,办得红红火火。学校还注重民族工艺的传承,部分专业技能水平和办学实力,在全省具有领先优势。

  实用化教学

  把学校办在工业区里,把教室设在车间里,使得学校办出了职业教育的尊严和价值,让学生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不仅如此,学校的福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每年接待一批又一批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实训,担负起教给这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

  本版文/

  本报记者 佘 峥

  本版图/

  本报记者 林铭鸿 实习生  常雅聪 叶立权

  办学育才 不走寻常路

  用“木工课”培养“机械类”学生

  有人说,对于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来说,精细木工集训项目的落户,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当初开设“精细木工”课,不是奔着世赛而去的。

  杜志忠说,精细木工其实是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学生要上的必修课——机械类学生要学模具设计、学工业设计,需要对结构有认识。而开设精细木工课,从制造诸如椅子这样一种产品外形所需要的内部支持开始,这就是结构的专业基础学习。

  这位中职校长还有点“小情怀”,杜志忠认为,职业教育还有一项许多职业学校都不太重视的“使命”——民族工艺的传承。以木工为例,传统木制工艺虽然不是厦门发展的产业,但民间有着大量的传统木工爱好者,开设精细木工课,一方面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手段。

  成效初步显现,这所学校有一些学生已经“沉溺”于这门传统手工而无法自拔,一位学生说,在比赛中,一个榫眼,如果缝隙超过0.15毫米,可能只有一半的分数,如果超过了0.3毫米就得不到分数。

  除了精细木工,十几年来,在制造类“三大钳工”、焊工方面,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无论是在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荣获的一等奖奖牌数,还是技能水平和专业办学实力,在全省都具有领先优势。

  学校弯道超车 “押中”热门专业

  这些年,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的一些专业,例如大客车维修异常火爆,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因为校长是学地理出身,懂得“风水”。

  杜志忠说,这哪是“风水”,这是学校寻求“特色发展”——曲线超越的办学之路。

  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2003年,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由三校整合,第二年,决定要办汽车维修专业,不过,学校敏感地意识到:这时候再办小轿车的汽车维修,已经没有竞争力了,他们认为,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大巴等大型客车的维修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从事的是商用车的维修与制造方向。

  差异化发展为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带去曲线超越,过去16年,这所中职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办得红红火火,还成为金龙客车非洲、中东客户的员工培训基地。

  学校建在工业区 开全省职教先河

  每次说到职业教育,大家都在呼吁学校要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在这方面,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是名副其实的“零距离”——这所中职位于灌口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599号的校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在学校对面,学校教学楼楼上、旁边,都是公司。

  2007年,在集美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在机械工业集中区买地办学,先是买教学楼,一层一层地买,后来索性一整栋买下来,最后连宿舍都买了。

  学生也离工业区越来越近——学习、生活就在企业车间、在工业区之中。从专业基础课开始,学生分批次、分阶段走进学校的车间里,这些车间要么是按生产性,要么是融入生产要素建设的,设备、要求和教师全部对标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当中不少设备和教师都来自于企业。

  杜志忠说,有人表示,距离不是问题,其实也是问题——把学校搬到工业区办学,企业跨过马路甚至下楼就能找到我,把需求告诉我。他认为,这种门对门的办学,才能实现校企的零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在这位中职校长看来,零距离才能产生“校企合作之美”——美在校企合作的和谐、学校的优质发展、行业企业对职校办学质量的肯定,最后成就的是学校办学的“技术技能之美”。

  十几年前,把学校搬入工业区办学,在全省是开先河之举,在全国也都具有领先意义。5年后的2012年,教育部也提出把职业院校建到产业核心区的倡议。杜志忠认为,这也是集美区委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教室办在车间里 边实操边翻课本

  严格意义上,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在工业区的教室,不是规范教室,它是用厂房改造的,不仅如此,它完全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布置,例如,在机械加工区域的分区,是相当于模具的生产过程,即用产品生产过程来安排课程。

  上课方式也不一样。传统的中职课程是先在教室上理论,然后拉到实训室去动手。但是,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可不这么干,学校实训中心主任吴松明说,我们学校的很多教室是办在车间里——只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隔出一个上课空间,讲完理论后,拉到旁边的车间继续上,学生们随手带着书本,坐在大垫板上干活,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时,就去翻书寻找答案。

  在车间里的教室,不纯粹教理论。吴松明说,就好像补轮胎,大家觉得很简单:不就贴上去就可以?其实,还要先磨一磨,你没有亲自去动手,无法领会到这些。所以,我们一般是先干活,干活后发现问题,问学生要怎么办,这时再告诉他知识点。他认为,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对中职生是很有效的。

  让中职生指导 985本科生实训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每年,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的学生都要到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上课,厦门大学已经是连续11年走进学校的公共实训基地——2006年,福建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落户集美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全省唯一一个设在中职学校的省级示范基地。

  孟伸说,其实,不仅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这类基地,大专院校也没有。不仅如此,福建省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运行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就是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对于厦大、华大等高校来说,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这个实训基地的实践,对本科生非常有意义——现在工厂都是自动化程序,只要按下按钮,产品就出来了,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实训基地建立从材料制造到产品完整制造工序,能让学生们清晰地看到工业产品生产过程。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培养大学生,这所中职学校还主编出版系列焊接和光电教材,焊接机器人教材不仅作为中焊办制定培训教材,还被清华大学选用,作为实训课程。

  车间里有音乐书法 不忘诗和远方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车间里放着鼓,飘荡着歌声,学生们在实训教室里还要上音乐欣赏课、书法课。

  杜志忠认为,虽然中职学校制造类专业看上去似乎和美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中职学校能在实践课中融入美育教育,教会孩子去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他们最终会发现劳动之美,这会让他们更有动力,更有目标地去追求、去享受劳动中的那份幸福。

  他说,不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家庭生活,都需要有诗和远方。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