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集美:四季美景常新 宜居宜业宜游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21-03-12 17:17

  集美区围绕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开展绿化提升。图为从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俯瞰园博苑。(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本版文/本报记者林桂桢余惠玲

  白芳琳杨彬文

  骑行在杏林湾步道,一边欣赏沿岸花团锦簇、绿荫环绕,一边通往“星辰大海”;沿着深青溪漫步,听流水潺潺、鸟鸣啁啾,同时“穿越”时空感受古驿文化……在集美区,许多人用“满眼是绿意,处处皆风景”来描绘这里的生态宜居城乡品质。

  集美区拥有良好的山海生态环境资源,作为我市跨岛发展的主战场,该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年来,一系列绿化景观提升、生态环保项目策划落地,健康步道和慢行系统网络不断完善,蓝天、碧水、净土、海洋等“四大保卫战”打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加快了集美区“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建设,打造了宜居宜乐的生活环境和宜商宜业的营商环境。

   绿化提升

   花团锦簇绿荫环绕 绿化景观“常换常新”

  深青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完工,水体清澈,令人赏心悦目。(林志杰摄)

  微风习习、芳草萋萋,一朵朵金黄色的金鱼草花朵摇曳生姿。近日,位于杏林湾畔的滨水中三路,金鱼草迎来了花期,连片成势绽放的花朵形成迷人的花海,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踏春。

  这一年来,杏林湾畔持续“上新”的景观花草,还有粉红色的羊蹄甲、黄色的万寿菊、红色的三角梅等。这里,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好风光。

  杏林湾有着“厦门西湖”的美誉,环绕杏林湾,一条超过20公里的绿道已经形成,被誉为“最美海上自行车道”。为丰富杏林湾步道的绿化层次,提升景观视觉效果,市政园林部门在环湾沿岸和集美新城核心区增加了许多彩化树和时令花草,并根据季节进行更换种类。

  有人生动地描述这一带的景观:“花团锦簇、绿荫环绕,犹如一条彩带环湾飘起。”

  在集美,“极美”的不仅有杏林湾片区。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等进出岛桥头堡以及铁路沿线等重要通道和节点的景观,也在近年的绿化提升改造中“换新颜”。在百姓“家门口”,月美池公园、日东公园等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经过改造提升实现了大变样;杏苑公园、石笔公园等“口袋公园”相继建成,居民生活区绿化短板得以强化。

  据悉,近年来,围绕构建大花园城市格局,集美区围绕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节点开展市容整治与绿化提升。不少绿化项目还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且根据道路和周围环境选取树种和花木品种,打造具有层次感、立体感的有品位的城市景观。

  污染防治

   打好“四大保卫战”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围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集美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海洋等“四大保卫战”,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集美区拥有21公里的海岸线,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为改善海岸线景观,去年,集美区进一步推进入海排放口整治工作,通过对入海排放口上游开展溯源排查工作。至2020年底,19个需整改的入海排放口已全部完成。

  事实上,自2018年起,集美就区逐步开展各入海排放口整治工作,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对上游污水来源进行溯源排查整改,并在末端进行污水截流,以保证排口无污水排出。

  入海排放口整治工作绝非“一劳永逸”。相关负责人介绍,集美区将加强日常管养,督促各责任单位将所有排口列入日常巡查、监控,及时跟踪发现、解决问题,形成入海排放口整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天蓝水碧的海岸景观。

  集美区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落细,打好小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开展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157个,完成48个排口排查溯源工作和整改工作;开展小流域工业企业执法检查,加大涉水小作坊清理整顿力度,完成11家污水处理厂(站)在线监控的安装、联网及验收工作……一系列水污染防治举措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辖区水环境。

  打好净土保卫战。为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源监管,集美区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建设全国首个涉重金属企业监管模块,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设备,对全区22家涉重金属企业进行在线监管,通过移动App即可实时获取每家企业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实现“精准防控”。该平台在2019年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生态云应用典型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为全省涉重金属企业管理提供了思路。

  打响蓝天保卫战。集美区盯紧盯牢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时间节点的污染防控,加强对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问题的污染防治。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对辖区工地、道路开展扬尘防控巡查工作,累计检查工地17738个,发现问题2126个,督促整改2126个;印发《集美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督促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发挥环保网格员作用,组织三、四级环保网格员开展网格巡查,累计巡查17905人次,巡查处理环保事件数7162起。

   绿道建设

   活用辖区资源 打造休闲步道

  瑶山溪绿色慢行步道两侧绿意盎然、花团锦簇。(林志杰摄)

  一条长长的绿道沿着瑶山溪,从风景湖公园延伸到马銮湾湿地公园;溪水清澈,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美人蕉等鲜花沿路盛开,令人赏心悦目……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行系统自去年9月完工以来,就成为周边村庄村民的“团宠”,吸引了无数村民前来骑行、散步。

  瑶山溪(灌中路-海翔大道)绿道慢行系统全长3.6公里,途经上塘村、黄庄村、铁山村及前场社区,南北贯穿,串联起风景湖公园和马銮湾湿地公园,形成山海相连的绿色廊道。

  “经过清淤、截污、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瑶山溪水质已得到很大改善。河岸种植绿植和观赏花卉,既构建了河道生态缓冲带,又达到提升景观的双重效果,打造了亲水型休闲生态绿道。”项目代建单位集美城发公司工程师查智全说。

  “以前岸边杂草丛生,大家都不爱过来走动。现在不一样了,绿道修起来了,村民都携家带口来散步。”59岁的陈阿姨是土生土长的瑶山村人,自从瑶山溪步道开通,她每天下午都要来快走半小时,“既锻炼了身体,也放松了心情。”

  近年来,集美区结合辖区自然、人文资源,大力推进健康步道和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出一大批山海相连、富有人文气息的休闲步道,逐步构建完善的绿道与慢行系统网络。这些项目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的新景区和好去处。

  在深青溪沿岸,一条连接灌口坑内水库与马銮湾湿地公园的绿色步道目前已完工,已有不少市民“尝鲜”,徜徉其中,享受滨水休闲乐趣。

  瑶山溪绿色慢行步道沿途还建有休闲设施。(林志杰摄)

  据了解,深青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全长6.2公里,途经灌口镇坑内村、深青村、井城村及浦林村,全程自行车道、步道贯通。绿道两侧进行绿化种植,来涵养水土、提升景观。此前集美区已对沿线河道进行整治、截污,新建的堤岸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巧妙利用沿线自然和人文资源,在灌口镇坑内村、深青村、井城村等节点分别打造了休闲广场,增加观景平台、儿童设施等,丰富村民、儿童的娱乐休闲生活,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拐仔溪位于灌口镇辖区,是后溪上游支流。近年来,集美区实施拐仔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将浦岭路至324国道河段及沿岸景观串联起来。经过河道清淤工程,以及沿溪人行步道、两岸景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整治提升,原先杂乱的溪边变成层林环绕、鲜花摇曳的风光带。项目东临后溪工业园及多个村庄,建成后为周边村居、工厂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诚毅大街的植雕

  (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数说·2020◆

  100%达标

  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坂头-石兜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年均值达Ⅱ类标准,深青溪浦边桥及许溪上庄鱼鳞闸均值达Ⅲ类标准。

  20.78公顷

  集美区第三轮绿化提升工作10个,改造绿地面积20.78公顷。实施覆盖城乡的立面改造和绿化景观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人均绿地面积全市最高。

  19个

  2020年,开展入海排污源整治,完成19个入海排放口整改工作。

  杏林湾畔,金鱼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本报记者黄晓珍摄)

  ◆展望·2021◆

  2021年,集美区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新阳大桥岸线整治项目,落实入海排污源及海岸线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实施九天湖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坂头-石兜水库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攻坚,实现全区水质监测断面稳定达标。

  今年,集美区将大力推进森林绿化、林相改造。以“绿盈乡村”全覆盖为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乡村振兴。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等为契机,集美区将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