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生态环境良好的集美新城。
本版文/本报记者林桂桢通讯员林志杰
本版图/通讯员林志杰摄
多措并举增加优质教育供给、创新思路解决停车难问题、千方百计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集美区以党建为引领,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更快、更优、更实的举措以及贴心、用心、暖心的服务,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集美区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我有金点子·集美更美好”有奖征集活动,聚焦“急难愁盼”民生问题,邀请市民来提金点子,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集美区迅速回应落实民生关切,把群众的一个个“金点子”变成开启城市治理的一把把“金钥匙”,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
多措并举增加优质教育供给
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由原规划项目白石小学、侨英中学、莲花小学三所学校提升整合而成。图为侨英中学、白石小学。
“高位嫁接”提升办学水准
教育是民生头等大事。集美想方设法创新模式,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名校、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引入国企办学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拓宽办学路子,持续推动教育“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上台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集美区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创新合作办学模式,与福建教育学院合作共建福建教育学院附属集美实验学校,由现有的美山中学、美山小学和在建的曾厝小学整合而成,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华侨大学、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共同打造“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将原规划项目白石小学、侨英中学、莲花小学等三所学校提升整合而成,合作办学期间加挂“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集美分校”牌子。
事实上,集美区十多年前就开始尝试以“高位嫁接”方式引入名校资源,先后促成灌口小学与厦门实验小学、灌口中学与厦门一中、园博学校与厦门五缘实验学校、西亭学校与厦门外国语学校、诚毅幼儿园与北京中科院幼儿园实现合作办学,让辖区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拓宽多元办学、增加教育供给,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实践,就是引入国企办学。近两年,由区属国企集美教育公司开办的普惠性幼儿园敬贤幼儿园、碧溪幼儿园相继开学。未来集美还将创办更多国企普惠性幼儿园,以国企品质保障和灵活办学机制,为教育配套不足的片区“解渴”。
公办校延时服务全覆盖
民乐、舞龙舞狮、机器人、帆船航模、3D编程……在杏东小学,每天下午放学后,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小朋友都可以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这解决了不少下班晚的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的困扰。
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今年集美区进一步扩大课后延时服务覆盖面,引导各校在看护和辅导作业的同时,提供特色兴趣活动。其中特色活动各有千秋,主要有球类、体操类、田径类、音乐类、美术类等社团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目前,集美区课后延时服务已实现85所公办小学、幼儿园全覆盖,总参与人数位列全市第一。今年9月,民办小学也将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行
创新思路破解停车难题
环杏林湾智能公共停车场。
车位置换 缓解看病停车难题
作为岛外唯一的公立三甲医院,第二医院高峰时日均门急诊量超5500人次,住院病人超1250人,医院日均车流超过1000辆,但停车位却不到500个。庞大的就诊人群也带来了停车难题,高峰期最长等候排队的车辆约需90分钟,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拥堵。
停车难,既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民生的痛点。集美区积极创新思路,经过充分调研分析,联合二院采取车位置换等方法,破解停车难问题。“我们将二院职工的车辆引导到附近的集美大学印斗校区地下停车场停放,将腾出的300多个停车位提供给患者。”集美智能停车公司总经理洪添丁说。
该方案自5月1日实施近两个月以来,根据停车数据显示,二院职工入场车次累计近9000车次/月,二院周边交通拥堵情况明显改善,并进一步带动周边信毅路、印斗北路等收费道路车辆停放效率,沿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通过车位置换,不仅让停车场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还为群众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实现了互利共赢。
错峰停车 用足用活停车资源
“之前没有停车场,停车只能’打游击’,时常会被贴单。现在有地方停车了,长租还有优惠!”雷先生租住在孙厝社区,由于房屋密集,车子开不进去,附近又没有公共停车场,每天下班回家都要为停车犯愁。不过,自从去年底乐安中学地下停车场启用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原来,乐安中学地下停车场共有停车位399个,除白天教职工车辆停放外,夜晚的闲置率较高。另一方面,附近的孙厝社区外来人口众多,公共停车位匮乏,违停乱象突出。为提高车位周转使用率,集美区建设与交通局与停车公司共同推出长租方案,于夜间时间向周边居民开放上述停车场,并推出停车费长租优惠服务。
包括雷先生在内的许多孙厝社区居民通过长租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题。错峰停车,在用活用足停车资源的同时,实现教职工与群众错峰停车的共享双赢,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据悉,“七一”之前,位于诚毅大街1号的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地面停车场将在工作日晚间及节假日全天免费开放,车位总数约110个。位于银江路的集美区政府临时停车场目前正在为实施“错峰停车”进行智能停车系统改造,预计将于今年9月投用,缓解老城区停车压力。
住
改造提升让环境更美好
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
宁安里小区建成投用至今已有20多年,部分公共设施老化破损较为严重。为提升居住环境,宁宝社区党委积极引导宁安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发动小区党支部的党员、居民代表参与设计方案论证,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进行提升改造。
今年集美区共有33个老旧小区将完成改造,为群众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改造优化市政设施
为保障市民的“脚下安全”,集美区于今年年初启动了市政道路窨井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程项目,对全区市政道路的一万多块窨井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修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计今年9月完工。一批道路也通过改造提升,实现道路畅通、环境优化。
今年5月,集美世茂商城开业,周边交通压力增大,而周边滨水路及周边市政道路还存在一些堵点。集美区市政园林局实施滨水路断头路段提升改造工程,打通交通堵点。
垃圾错峰直运
今年4月起,集美区环卫企业将垃圾收运作业时间从早上5:30-7:00和下午2:00-4:00,调整到早上8:30-10:30和晚上8:00-10:00。实行“错峰直运”,不仅避免对市民休息造成打扰,而且减轻了对早晚高峰交通的影响。
此前有群众反映,清晨垃圾收运产生的噪音干扰周边居民休息。集美区市政园林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指导企业科学调整收运时间。
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项目效果图。
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今年集美区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36个项目之一,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项目已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整体工程将在2023年完成,明年部分开放。
在厦门大桥桥下,将结合红树林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从南堤公园外侧开始建设沙滩,延伸到鳌园附近。在集美大桥侧,将修建海上步栈道和海上观景平台。项目还将与环东海域滨海浪漫线、环杏林湾步道以及正在规划的杏林大桥到新阳大桥海岸线生态景观工程衔接,形成连贯的滨海生态景观走廊。
【数据】
补短扩容
集美区想方设法“补短扩容”,满足辖区百姓“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仅2020年就新建、竣工公办园11所,新增建设学位3600个,新建竣工中小学3所,新增建设学位7020个。2021年将建成6个项目,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学位6210个。近年来,集美区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和首批“教育强县(区)”。
增加车位
集美区千方百计增加停车位数量。据统计,2019年8月至今,集美区累计投用14座公共停车场,共计5076个停车位。另外,自2019年3月起,陆续启动18条道路、共2172个泊位收费管理工作,另有已审批未收费道路29条、泊位数3194个,预计2021年下半年陆续开展收费运营,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公厕改造
今年集美区计划改建12座乡村公共厕所,预计今年12月底可改建完成。此外,对全区公共厕所进行排查,梳理出57座公厕进行局部升级改造。另有5座钢结构公厕也在计划建设中。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