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大型舞剧《海的一半》昨晚在集美演出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25-04-16 09:40

 

《海的一半》昨晚在嘉庚剧院上演。(出品方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绝美,感动,超燃!昨晚,嘉庚主题舞剧《海的一半》全球巡演厦门站在嘉庚故里集美上演,这是这部发源于厦门的舞剧首次“回家”演出,嘉庚剧院近1400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来自厦门各界的观众翘首以待,沉浸式感受这部高水准舞剧的审美震撼和精神洗礼。

  该剧是首部以“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为原型的舞剧,以陈嘉庚与南洋华侨共同倾资兴学、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为蓝本,通过现代舞蹈语言与闽南文化符号的碰撞,演绎百年华侨奋斗史与家国情怀,以艺术为笔勾勒爱国华侨的集体肖像。

  《海的一半》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交流部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凤凰都市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出品。作品是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并获得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舞剧化繁为简 融入闽南韵味南洋风情

  展现克制中的精致感

  

  大幕拉开,海涛声从远方传来,16块巨大吊板组成的布景不断变换,时而化为古厝屋脊,时而化为船帆,时而映照成通红的晚霞。带有闽南韵味和南洋风情的渔船、海港、斗笠、簪花,以及划龙舟、木偶戏等文化元素,让厦门观众倍感亲切。

  男儿志,兄弟义,大海潮,家国情。舞剧《海的一半》以华侨“兴学救国”作为切入点,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表现华侨同胞心系家国的赤子之情。作品在舞台风格上独树一帜,男性舞者以刚劲有力的形象展现华侨风姿,女性舞者则以柔美流畅的身姿呈现闽南和南洋风情,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审美和叙事张力。

  该剧总导演、编舞林辰介绍,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克服了诸多难题,比如化繁为简,选取倾资兴学视角展现嘉庚精神;将伟人形象化为亲近的兄长,融入真实情感;化实为意,探寻适合舞剧表达的形式感;化远为近,融入对故乡的情感;追求视觉上的现代感,在舞蹈编排上遵循嘉庚先生内敛的性格,展现克制中的精致感。

  “在厦门,总要看一场属于这座城的舞剧!”“《海的一半》以磅礴的艺术语言,将观众带入一段跨越时空的华侨史诗。” “这部剧以陈嘉庚先生传奇一生为蓝本,演绎出震撼人心的经典传奇。” “很喜欢这部剧的舞美和构图美学,舞台布景简洁,但配合灯光效果和舞台装置运用呈现的效果很高级。” ……许多观众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观后感,成为这部剧的“自来水”,还有观众表示,“非常精彩,准备二刷、三刷!”

  “我的祖辈就是从厦门到印度尼西亚的华侨,这部舞剧让我很有共鸣,华侨们远离家乡在异国打拼,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让我很感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华裔学生陈微茹说。

  

  主创和演员探寻嘉庚足迹

  与嘉庚后裔和集美校友交流

  

  厦门站巡演之前,《海的一半》创作团队专门来到鳌园、陈嘉庚纪念馆等地实地探寻嘉庚足迹,切身感受嘉庚故里的风土人情。在陈嘉庚先生长眠的鳌园,主创成员手捧鲜花、祭扫嘉庚墓,表达无限崇敬缅怀之情。

  在陈嘉庚纪念馆,主创团队与专程从新加坡赶回国的陈嘉庚长孙、76岁的陈立人先生,91岁的集美学校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先生等嘉宾亲切座谈。从《海的一半》建组开始,两位嘉宾就始终关注并全力支持该剧的创作和演出。

  “非常感谢你们,这是首次用舞剧的形式演绎祖父的故事!”陈立人说,作品既是对华侨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使命的呼应,期待《海的一半》走进海外更多地方,让嘉庚精神在全球华侨华人心中生生不息。

  “《海的一半》了不起,跳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作为该剧专家顾问,任镜波一路见证作品成长。他表示,《海的一半》真正走进华侨的情感世界,而且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近陈嘉庚、了解嘉庚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我是沿着嘉庚先生修建的铁路走出厦门的孩子,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嘉庚先生的故事。” 出品方代表、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玲说。

  

  同步

  

  业界高度评价作品

  

  《海的一半》于去年10月在北京中央歌剧院首次登台,今年正式拉开全球巡演大幕并不断打磨,陆续已在泉州、福州、厦门等地成功演出,每一站巡演都上演了“一票难求”的火热情况。出品方介绍,接下来巡演还计划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并有望走进东南亚、欧美等华侨聚居区演出。

  以舞剧为媒讲好中国故事,《海的一半》不仅叫座更叫好。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艺术研讨会上,多位业界权威泰斗、专家都对这部作品表示高度赞许和认可。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江东盛赞该剧“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尤其肯定双人舞与群舞的叙事张力:“几段双人舞既具技巧又传情,音乐与灯光的配合和谐,让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均获享受。”“结构有新意、手法有表达、呈现有样式、表演有共鸣!”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张海君以“四个有”概括观剧感受。

  “《海的一半》填补了嘉庚题材文艺创作在舞剧这一形式上的空白,是推动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期集美区传承传播‘一精神三文化’的鲜活载体。”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志辉表示,该剧立足本土、立足华侨、立足时代,通过创新表达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力。

  

  链接

  

  嘉庚主题文艺创作精彩不断

  

  集美是嘉庚故里、著名侨乡,在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之中,逐渐构筑起以嘉庚精神为核心,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的“一精神三文化”。这一独特文化基因不仅成为集美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成为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多年来,集美区深耕本土文化,赓续精神文脉,持续举办嘉庚论坛、嘉庚精神理论研讨会、嘉庚精神宣传月、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嘉庚组歌》进校园巡演、“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等嘉庚主题文化活动,更组织创作了广播剧《江山——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纪实文学《名人笔下的陈嘉庚》、电影《侨女日记》、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交响合唱《华侨领袖陈嘉庚》、音乐剧《生生不息》、戏曲《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等一系列嘉庚题材文艺精品,以丰富、生动的形式推动嘉庚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向海内外。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