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琼 张启智)二十几年前,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英村经济落后,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家庭、邻里纠纷不断。
如今的英村,已完成“村庄——村改居——城市社区”三级跃变,被四所高校环抱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旺角商业街上,青春洋溢的面孔每日川流不息;村庄每年的重阳节联欢会,600余位银发老人相聚宴饮、其乐融融。
英村社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活力,成为集美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集美文教区的崛起与党建引领下集体经济的破茧重生。
政府谋篇:从“土地换生存”到“青春经济生态圈”
每年的9月迎新季,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工商旅游学院、厦门华厦学院等高校的官方账号或学生的社交账号上,旺角商业街都会成为“新生必逛”的生活配套。每年的这个时间也是旺角商业街分外热闹的时候,茶饮店、咖啡馆、小吃店里摩肩接踵,新鲜的面孔在这里探索,老熟客直奔自己的心水店铺,而那些坚守了10余年的餐厅,已经成为毕业生记忆里的“第二食堂”。
外立面改造后的英村社区文教区后勤服务中心/英村社区供图
对周边高校的师生及村民们而言,旺角商业街不仅是购物中心,还是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时常有周末市集、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亲子活动、主题节日等活动,丰富街区文化氛围,营造沉浸式购物和休闲环境;社区义卖、慈善捐赠、文化普及讲座等活动也时常在这里举行。
2003年,兴建厦门理工学院的推土机碾过英村的土地,也推开了英村城市化的大门。“当时集美区政府留了位置最好的一块地来让我们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为我们种下旺角商业街这颗‘金种子’,为村民增加了一条细水长流的收入源泉。”英村社区党委书记李金城回忆道。
2011年,集美区政府以独特的创新模式,投资1亿元建设英村社区文教区后勤服务中心,简称旺角商业街,2014年正式投用,周边四所高校4万余名师生构成旺角商业街的“永动客流引擎”。
项目运营过程中,2016-2021年连续六年每年拿出400万元给村民分红;2022年,集美区政府推动英村社区回购旺角商业街股份,目前项目已完成回购并移交英村社区进行管理。“到今年10月份,我们就能还完欠款拿回产权证。预计从2027年开始,每年将拿出1000万元进行分红。”李金城介绍道。
项目回购后,英村社区投入更多精力在旺角商业街的提升改造上。借助于集美区城中村治理的东风,2023年,集美区政府、后溪镇政府和英村社区联合对旺角商业街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商业街外立面已经重新装修完成,今年还将进行地面和景观的改造提升。
当前旺角商业街业态以餐饮娱乐为主,涵盖饭店、酒店、商超、KTV、电影院、门诊等一系列配套行业。项目运营方厦门远翔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针对旺角商业街的独特定位,在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变化时,与英村社区联手借助周边高校力量,深度融合“校园经济”与“青年文化”,打造青年活力枢纽。通过定期分析各业态、各商户的业绩表现和市场趋势,厦门远翔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动进行业态优化和品牌汰换,重点引入与街区定位匹配、具有互补性和生命力的品牌。
厦门远翔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霁昂认为,集美旺角商业街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从单纯的“购物场所”向“生活方式中心”和“城市活力地标”转型,以“青春基因”抵抗同质化竞争,凭校园与社区的深度共生构筑核心竞争力。
文教反哺:当“国真故里”遇见“青春合伙人”
从1997年就开始在英村村委工作至今的李金城,见证并参与了英村飞速发展的每一个节点,“现在再看,英村人是幸运的,文教区的发展,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还用文化来滋养了整个村庄,重塑了英村的人文肌理。”
在社区党委的支持和引导下,英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诗情‘真’意,律动英村”为实践站特色品牌,开展“读青春 诵未来”小主持人系列课程,成立“英村社区国真朗诵队”,吸引了不少社区里的青少年参加。而英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周边高校与英村社区开展共建活动的纽带。
厦门理工学院在英村社区探索开展党建、乡村振兴、支教及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的社团和学院结合学生的专业优势实施公益支教,为英村小学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厦门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携手英村社区,开展多场阅读活动,为萌娃开启阅读之旅;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学生志愿者走进英村参加文明创建攻坚战……英村社区通过与周边高校联动,共同探索加强校地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等共建机制。
党建铸魂:在“分红账本”外书写“幸福清单”
翻开英村的“党建成绩单”,经济数据只是其中一页,民生投入、治理创新方面的工作更为引人注目。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家底”日益厚实,英村社区逐步加大社区民生保障投入,利用村财提升改造旺角商业街外立面、英村小学及英村幼儿园的道路及校园环境;为社区内中高考优秀学子、英村小学优秀老师和小学生设立专项奖励金等。值得一提的是,重阳节联欢会是英村社区每年很重要的活动,社区每年重阳节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精心组织联欢晚会,发放慰问金,全方位提升群众在家门口的幸福感。
重阳节联欢会是英村社区每年的重头戏/英村社区供图
平阳里安置房小区是早期英村征地村民的安居地,其党建服务品牌“吉花生活”,开得正艳。平阳里小区建立了“社区党委+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机制,形成“党建引领、三方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是集美区首个成立业委会并由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约的安置房小区,从“政府主导建管”实现“业主高度自治”。目前,平阳里小区已经先后对门球场、停车位、公厕、小区路面等处进行提升改造,在包村干部后溪镇党委书记黄国荣的争取下,今年集美区还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平阳里安置房小区的智慧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即将交付使用。
此外,2025年,英村社区的英埭头、何山埔两个自然村被纳入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范畴,与邻近的港头社区合并设计,计划投资约1.6亿元。
从政府主导的“留地发展”到村民自主运营的“青春经济”,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商业,从“矛盾村”到“文明社区”,在这里,政策引领与市场活力共振,文教资源与社区治理交融,英村的故事印证了集美区“以城带乡、以产兴村”的发展智慧。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