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集美区昨召开“健康集美”建设工作推进会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于:2022-02-24 15:36

  本报记者 应  洁

  聘请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厦门医学院、市疾控中心等十几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院长、专家组建顾问团,为“健康集美”建设当参谋、当智囊;与厦门医学院、市中医院、农工党厦门市委、市妇幼保健院等签订共建协议,推动高位嫁接、打造龙头标杆;出台《集美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加大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才力度……昨天下午,集美区召开“健康集美”建设工作推进会,一个小时的会议议程紧凑却干货满满,为集美加快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卫生强区“画好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定好任务书”。

  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发展之基,陈嘉庚先生曾说:“民治政府百端维新,而卫生端在首要之列”。作为嘉庚故里,集美区深入实施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加快跨岛发展、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的重要发力点,努力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此次“健康集美”建设工作推进会的召开,是集美立足跨岛发展新格局、因应辖区人口突破百万新挑战的又一次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去年底,集美区召开了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聚焦民生所需所盼进行专项部署。

  昨天的会上还发布了《集美区“健康集美”建设推进方案》及任务分解表,重点围绕6大攻坚突破行动、列出27项任务,并结合青年发展友好城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集成改革试点等“集美特色”形成114条具体举措,以2025年为完成时限,基本建立普惠型健康保障体系,努力实现“集美人不出集美,就能享受多层次优质医疗服务”的目标。

  【相关】

  集美区推出6大攻坚突破行动

  昨天正式发布的《集美区“健康集美”建设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历经9次集中研讨、17次修改完善,前期广泛征求市卫健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有关部门、区属医疗机构、业内专家意见建议。

  《方案》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集美区常住人口103.7万人)规划发展卫生健康事业,重点围绕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培塑多元融合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推出6大攻坚突破行动,力争至2025年,“健康集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立普惠型健康保障体系。

  【数读】

  2025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

  在完善医疗资源配置上攻坚突破,在农村和镇街分别打造30分钟和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力争至2025年,实现全区床位数翻一番目标。

  在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攻坚突破,力争至2025年,新增全科医生200人,全区执业(助理) 医师总数达到4000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人。

  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上攻坚突破,打造“人文集美、人文医疗”品牌服务,区域就诊率进一步提升,力争至2025年,基层就诊率力争达65%以上。

  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上攻坚突破,至2025年,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托育机构建设更加完善,达到“十四五”末期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原则上不得少于4.5个的目标。

  在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攻坚突破,至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防控、医疗救治、人才支撑和物资保障体系健全有力。

  在培塑多元融合健康生活方式上攻坚突破,卫生健康服务由疾病治 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市前列,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

  【特色亮点】

  ●加快建设龙头标杆项目

  全力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区域性医疗高地和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并于2022年试运营。加快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建设进度,计划2024年建成投用。支持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做大做强。

  ●推动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集美区与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将集美区妇幼保健院的经营管理权托管给市妇幼保健院,构建市区妇幼保健院紧密型医联体托管协议,推动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化二级妇幼保健机构。探索灌口医院二级综合医院由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托管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科室  提升服务质量

  后溪镇卫生院和集美、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中医特色科室,灌口医院重点发展妇产科,杏林、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提升儿科门诊服务质量。

  ●创新机制引进社会资源办医

  探索引进社会资本以 PPP 模式(即“公共私营合作制”)参与医疗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运营。采取调整或租赁闲置用房等方式,全力破解杏林、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用房严重不足问题。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使社会办医规模达到总量的20%以上。

  ●加大引才、留才补贴力度

  出台《集美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鼓励卫生健康系统退休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在区属卫生健康单位服务,并给予每月最高1.5万元补贴;区属卫生健康单位引进人才(不含柔性引进人才)一次性分别给予学科带头人30万元、骨干人才20万元、急需紧缺人才 5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引进人才确认为厦门市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在享受市级安家补贴的基础上,集美区再给予20万的配套补贴;5年内每年给予区属卫生健康单位引进的学科带头人3万元、骨干人才2万元、急需人才1万元的人才津贴,按年支付。

  ●强化急需紧缺医学人才培养引进

  集美区与厦门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对区属卫生健康单位新引进并签订5年以上服务协议的集美区卫生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给予安家补贴5万元,5年内每年给予 人才津贴1万元。

  ●大力建设中医药强区

  集美区与厦门市中医院、农工党厦门市委共建,推进市级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提升集美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集美区中医药服务品牌,推动中医药发展推广实践基地建设。

  ●探索两岸卫生医疗融合

  为符合政策要求的台湾地区的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在集美区申办个体诊所许可提供便利;探索准予台籍护士在集美区台资医院和台籍医师开设的个体诊所短期执业;探索对在集美区拟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相关工作的台湾医师,按“非禁即享”原则予以直接采认;探索对具有台湾地区合法行医资格的医师(临床、中医、口腔), 依托区审批窗口即可办理准予其于集美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事项。

  ●推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

  实现基层医 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设施)签约协作全覆盖,力争2023年底,辖区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25年底,全区所有综合性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推进普惠托育机构建设

  对现有运营的托育机构鼓励其挖掘潜力并积极参与普惠性托育服务,符合标准的新增托位给予补助政策;探索推动区属国有企业举办或参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居住小区,按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的标准要求建设婴幼儿 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

  ●加强医校联动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加强对青少年近视、肥胖、吸烟、心理等健康问题的研究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改善饮食结构;针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监测和干预,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于4%。

  ●加快体医结合

  推动健康广场、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 园、健康文化长廊等场所建设;强化技能培训和管理服务,到2025 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25人;发挥全民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到2025年,辖区居民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及以上。

厦门网版权所有